人妻─向錢看

到底是有錢的人才會快樂,還是,快樂的人才會有錢?

我在臉書上寫:『這讓我想起統計學的OOXX檢定= =』。因為有一部分原因它真的讓我想起哪段和一堆數據打交道的論文年代,要用這些小東西去驗證某個假設成立,而某個假設或許的源頭並非它,兇手別有其人,來博得老闆的歡心,順利通過口試,拿到那張薄薄的證書(最近聽說身價又跌了)

而另一部分是,這段婚姻的第二道裂痕已然出現─我倆對於金錢的態度大不相同:LEO是始終向錢看,而且傾向越來越明顯,但依然過著缺錢缺很大的日子;我是把錢視為一種資源,花光了好手好腳再賺就是,除了自己用還能有多少一點結餘。

我曾經和朋友提起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不解於為什麼LEO那麼努力,越來越努力向錢看,薪水甚至是我的二倍,卻還是苦苦在金錢中掙扎,能在領薪水的隔天,因為繳完卡費而回到一貧如洗的狀態,難道是上天不眷顧嗎?對於努力者的回報就是這麼冷酷的回應?

而我卻是管這個月領多領少,我還是照樣的過日子,照樣的逛街看電影,照樣的東奔西跑北出國,未曾感覺到金錢的壓迫,雖然抱怨但總能開心的向前看,竟然也讓我一點一點累積出小小的存款,完成婚禮這個終生大事。

朋友是挺標準的信念論者,相信每個當下的念頭,會吸引來相對應的結果,用社會學的話來說,就是標籤+預言論啦,你給自己貼了什麼標籤,代表你怎麼看自己,而你也會不知不覺的去實現這個標籤,所以不要負面的思考,認為自己沒錢,那樣會越來越沒錢的,要相信自己能夠賺錢,錢就會滾進來找你了。

我對於這種說法不是很滿意,覺得總有不足的地方,這或許說明了心因性的成因,但並沒有操作面的解釋啊,想想我倆的成長背景,都是小康家庭,生活都不虞匱乏,都有領零用金而且偷錢的年代(別訝異,年紀小的時候是會幹挺多蠢事的),能想到最大的差別大約就是雙親對於零用金的使用對策了吧。

老爹從給我零用金開始,就附帶了一本記帳冊,他從未限制我花錢的方向或金額,反正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一發,食衣住行育樂除了住不管,其他都是從零用金開銷,花完也就沒了,他只要求如實記帳,每分每毫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得靠這本帳冊才能領到下一筆零用金。

所以我大約國中就養起了“記帳”的習慣,而這正是許多理財的基本功,不一定能開源,但了解自己的收入/支出,以及消費模式狀況,對於控管節流,進而作出理財規劃,都得從這開始。簡單講,我能夠花錢花的很高興,不是因為我賺很大,而是我很清楚我能花多少(笑)

而LEO並沒有這種長時間的訓練,他知道記帳的重要,甚至他會跟向他求助金錢的學弟們要求記帳,但他本人是沒有這個習慣的,所以他知道他賺多少,也知道花多少(因為相減為0了嘛),但花到哪裡去?卻只能依賴信用卡對帳(這還是只有刷卡的部分)來檢核,現金部分仍然不那麼確定。

不過只是這麼多年前的一個差異,或許卻引致了現在莫大的差別,甚至成為我所認為的婚姻裂痕二,雙方家長應該也是始料未及的,我對錢的無憂無慮,在LEO眼中成了眼中釘,彰顯著我的無知,也諷刺著他對錢汲汲營營的努力。